网友发帖求购药,医院多方联系找到他!有人一次为全社区配药,全科门诊让社区志愿者少跑路
看到帖子后,上海十院门急诊办公室工作人员立即给该博主私信留言,但一直没有收到回复。
好在求助帖里有一张此前在医院配药的清单,依稀能够辨认门诊号,工作人员按图索骥从就诊信息里找到了一个座机号。可是拨打过去是个空号,线索又断了。
大家没有灰心,就诊信息里还有身份证号码,可以求助110。在警方的支持下,工作人员获得了一个手机号,这回拨打过去有人接听,就是那位发帖网友。
“你的微博我们看到了,精神类药物不能物流配送,但我们可以协商解决。”听到工作人员单刀直入的沟通,患者在惊喜之余还有点将信将疑。由于寻找联系方式花费了些时间,当时已是傍晚,当天的门诊已经结束了,经过沟通双方约定好第二天上午门诊开药。
第二天上午,患者委托的闪送人员拿着医保卡到了门诊,在门急诊办公室副主任陈震的协调下快速完成了相关的手续,当天晚上这位博主更新了帖文,“谢谢各位热心肠,我拿到药了”“幸运的是我备注了曾于十院就诊。本来不抱希望,突然在晚上接到了十院门诊陈医生的电话询问我是否需要帮助……”
此前门急诊办焦岳龙还接到过电话,反映87岁的老先生刚刚做好心脏支架手术,家里抗凝血的药物已经告急,子女虽然通过互联网医院配了药,但近期配送物流受到影响,药迟迟没到,来问问有没有其他解决办法。他立刻进行几方协调,连夜骑上电瓶车为老人送药到家。
在上海十院门诊大厅,还有不少拿着十多张、几十张配药单的社区志愿者。预检台的咨询电话更是一个接一个,门急诊办公室护士长金逸接起电话,声音已经有些沙哑,但依然清晰有力:
上海十院门急诊办公室主任耿益民表示,自4月1日浦西启动封控管理以来,医院门诊仍然坚持对外开放,临床科室能开尽开,同步加强互联网医院服务力量,竭尽所能做好线上线下服务,为患者健康需求保驾护航。
全科医学科傅书文医生上周一直在门诊,每天门诊量都有两三百人次。傅书文说:
全科医学科主任李瑾表示,作为成立不久的新科室,虽然人员不多但全力以赴做好人员的备班换岗安排,线下线上马力全开,在落实好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把全科医务人员的能量发挥到最大。
封控持续,如何解决“配药难”?市卫生健康委表示,对居民的常见病、慢性病用药,由小区安排志愿者通过代配药等方式,对接属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长期用药的慢病患者还可实施长处方政策,最多可配3个月的药量。同时,家庭医生团队还主动对接小区内的签约居民,了解需求,提供服务。居民也可利用互联网医院进行复诊配药。
上海精神障碍患者用药,分为在册和非在册。在册的,通过既有精神障碍患者服药和送药机制解决;非在册的,通过各区精神卫生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衔接提供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由区精神卫生中心将封控区域居民所需精神卫生药品下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通过专科医生下沉或远程指导等方式,按照患者既往就诊情况和服务需求,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抄方配药。同时各区的精神卫生中心明确了专人和联系电话。
封控区、管控区所属街道、居村委要及时收集封控区域内居民有关精神卫生用药需求,统筹安排志愿者等至区精神卫生中心开展代配药服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