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一熬就能过去!”新华医院:面临成人、儿科双线急诊激增,近半感染医生已返岗
这轮疫情以来,新华医院做出了资源的调度,增设成人内科ICU、成人外科ICU、儿童急诊ICU、新生儿阳性病区以及发热门诊第二诊区,但即便如此,急诊量的陡增与医护人员的减员同样快速的增长。
大批的急诊医护人员被感染了,但看着急诊工作量的成倍增加,他们感染后仅休整2天就返岗上班,急诊中班6名护士,夜班4名护士每天都忙得连上厕所、吃口饭的时间都没有,每个人都在互相体谅,互相扶持。
由于急诊内科诊室到处是人,“最艰难的时候,连脚也迈不进去”,有一名护士在工作中被诊床挤得脚骨折了,可是她还坚持上班,不下火线。
(资料图)
为解决急诊紧张的医院也紧急形成转运通道,由新华医院医务处每日向各临床科室报需要收治的患者人数,疏通转科通道,尽量为急诊留出空间。各临床科室也积极克服人手不足的问题,尽可能将急诊患者收治入病房。但即便是这样,患者数量还在增加。也许,熬一熬就能过去。
儿急危重症医生在儿科急诊上班时突然晕倒儿童急诊和发热门诊同样如此,新华医院儿科医生和护士们排着队备班,上去一批就病倒一批,有时,只值一个班,医护们就发高烧了。一开始从其他病区抽调,没两天就调无可调了,发烧上班不得不为之。
26日中午,新华医院儿急危重症科的医生夏昊在儿科急诊上班时突然晕倒,送至成人急诊检查,CT显示,典型病毒肺。从12月18日感染后,仅在家休息了4天,就返回医院顶在第一线。儿急危重症科主任朱晓东自责地说:“对不起他啊,真的,这是非常棒的医生!让人感到无比心痛!”
12月12日,新华医院的发热病房迎来了第一个阳宝宝,新生儿科立即派出医护进行收治。
12月23日,由于阳性新生儿的增多,医院将设置在发热病房里的新生儿病房搬迁至儿科综合楼11楼,迅速扩大了收治的床位数量,而且还设置了有陪病房。有陪新生儿阳病房的设立满足了众多新生儿家长的需求,即让宝宝及时得到了专业照护,又能24小时陪伴在宝宝身边。
可为了做到这一点,新生儿科护士一个班需要坚持12小时,齐心协力照顾患者,新华儿科变成患者温暖的“家”。
发烧不下火线成为医院新常态随着感染人数逐渐攀升,新华医院各临床科室及职能部门都面临更大的接诊压力和保障工作,但是为应对患者的救治,各科室医护人员积极主动要求返岗参与值班和开展医疗工作。发热却仍坚守岗位的医护不在少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二病区护士长柏雅瑾发热仍坚守工作岗位;血透中心护士们全部带病坚持上班,高烧暂休2天后立即返岗……
同时,新华医院互联网医院的空中诊室不曾停顿,阳康中的医生都值守在电脑那头,继续为线上患者提供医疗咨询与复诊。
目前,上海新华医院互联网医院在原有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增开儿内科咨询、皮肤科咨询门诊,延长在线复诊挂号时间至19时,减少交叉感染,优化便捷就医,为患者提供咨询问诊及复诊配药服务。
12月16日,新华医院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有优势,新华护理团队开设“新冠病毒居家管理护理师咨询门诊”,为新冠患者及有相关需求的大众提供在线咨询,对个人自我防护、居家清洁、环境消毒、休息睡眠等居家期间自我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健康指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