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脱口秀 | 既然不是仙

来源:周到上海 2023-04-10 11:43:22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被人说有神经病,以及觉得自己神经病的,可以去看了。”院线新片《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宣传里有这样一句话,增强了片名本就予人的迷惑性——乍看片名还以为是“人间指南编辑部”“银河补习班”一类,等到得窥全貌,才知是一部伪纪录片与软科幻电影。电影里一本正经的疯疯癫癫的一群人,无论在哪个时代里,都显得神经兮兮,“神经病”既是标签,也是自嘲,既然不是仙,谁还没点毛病,宣传语自然是想戳中大众的某个情绪痛点。

《宇宙探索编辑部》正大光明地写一群“非主流”,属实大胆。那种神经兮兮,也总得有个自圆其说的由来,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科学的春天”随风潜入夜之时,倒是随处可见类似面孔。电影借秦大姐之口说他们是“民科”,即民间科学爱好者,约等于空想家,现在已带有贬义。犹如达·芬奇发明的飞行器,在当时过于超前,纯属空想;等到第二次工业革命,飞机出现之后,那飞行器又过于落后,属于旧时代的屠龙之技。“民科”远没有那么高大上,比如“永动机”“水变油”“飞碟探索”,一度全民争说,过后看多是一场虚妄狂欢。

在这一背景下亮相的男主人公,《宇宙探索》编辑部主编唐志军,一出场就裹挟着上世纪末的风尘滚滚。他绝非一个凌空虚蹈的人物,而是从你我熟知的土壤里残存至今的,因而让人觉着亲切。不仅形象落魄,连带其家庭与工作环境,都像是被时代遗忘的角落,蜷缩于洞中一日,不知世上已过千年。周边人等早已在过去三四十年间,无数次迭代更新,他却像是被冥冥中的一双大手点中了穴位,原地打转,不得解脱,还竖起每一根汗毛,时时刻刻收集可能来自宇宙深处传来的某个信号。人物之固执迂腐,有时甚至让人觉得恐怖,得有多大执念,才会那样永远仰望星空,可是在俗世洪流里始终保持姿态不动,又实在可贵,不忍苛责。

唐志军的偏执疯癫聚合成一个强大磁场,召唤了若干人陪他上路,这些人无疑各有问题,才可能从寻找外星人之旅中找到救赎。主人公的问题也图穷匕见:他对于自杀的女儿的思念、愧疚、探究、追寻,经年未变,内心的风暴盘桓酝酿,把自己活生生逼成一个疯子,引爆起来不啻于一场宇宙裂变。电影花了那么大力气抛出重重烟雾弹,就是为了从浩渺太空落实到故事核心里的那一粒红豆,假的科幻,照见真的人间,悲悯又温柔。虽然你我不是仙,但总会有人精诚所至,顿悟得道,直至走出封印自我的心魔城堡。

关键词:

相关新闻